凱特的寶貝從小就有接觸美勞,直至今日凱特都會將寶貝的作品悉心保留著,這不僅僅代表著小寶貝成長的經歷,也見證著小寶貝的進步,但是藝術的創作往往帶來的就是一連串的「殘局」要收拾,讓很多爸媽為之卻步.....
可是只要仔細觀察應該不難發現很多同年齡的孩童,有的拿到畫筆就盡情揮灑,有的卻是靜靜坐在一邊好奇的觀望,請他動手做,卻只回答說:「我不會」,這樣的孩子就是因為父母怕孩子把衣服、家裡弄髒,所以限制了接觸美勞的機會,或是孩子在捏黏土,父母在旁邊下指導棋,「鼻子不是這樣捏啦....」「你這樣不夠圓,爸爸(或媽媽)幫你」,這麼做不僅扼殺了孩子的創意,也失去了創作的信心,孩子一但失去信心,往後的勞作就會變成「我不會作這個,爸爸(或媽媽)你幫我做」。
作美勞時需要手眼協調及專注力,從小缺少了接觸素材與使用工具機會的小孩,小肌肉的發展比較不靈活,觸覺、視覺的刺激相對也就比較少。
為此凱特提出幾個建議:
1.出生後不久的寶寶就可以讓他們接觸各種不同材質的物品,培養孩子的觸覺敏感度及好奇心,並加以輔助說明增加孩子對物品的形容詞,當他們摸到梳子,這時爸媽可以從旁說明「這是梳子,摸起來尖尖的」,摸到香蕉時就說「這是香蕉,摸起來滑滑的,聞起來很香」
當寶寶拿到觸覺球時,可以說明「這個球摸起來一顆一顆的」
也可以帶到戶外光著腳輕觸小石子「小石子摸起來一粒一粒的」。
剛開始寶寶可能會因沒接觸過而恐懼,父母千萬不要操之過及就強迫孩子一定要觸摸,先親自示範摸給寶寶看,再說明摸起來的感覺,如果當下孩子還是不願意就不勉強,重點是父母須給予足夠安全感,等接觸機會多了,孩子自然會慢慢放手。
2.在寶寶1-2歲之後可以自主性的塗鴉,穿上畫畫衣,鋪上地墊,圍出一個活動空間,準備可水洗顏料,爸爸媽媽只要事前做好準備工作,並且從旁陪伴,相信寶寶一定會很快樂的沉浸在自己繪畫世界裡。
3.2-3歲的幼兒可以嘗試由父母握著寶貝的手使用剪刀,拿出不要的廢紙畫上直線,跟著直線剪,長度先從短再慢慢加長,或是鼓勵孩子拿著棉線穿吸管作項鍊,用黏土捏塑,訓練孩子手部小肌肉及精細動作的發展,做這些精細動作的同時,必須全神貫注,也藉以提升專注力
剛開始讓孩子學習拿剪刀,務必選擇圓頭的安全剪刀,且尺寸要符合孩子手的大小
4.家中不要的紙箱或許也能成為孩子創作的材料,挖個小窗戶變身成為小房子,或是兩個紙箱用繩子串在一起變成小火車,外部加上剪紙黏貼或是自由繪畫,即成為獨一無二的玩具。
或是將青江菜切除不要的蒂頭保留下來,也能成為創作的工具喔~
溫馨提醒:孩子玩美勞時,最需要的是爸媽的陪伴,而不是干涉,鼓勵孩子盡情創作,無論做出來的成果如何,那都將會是成長過程中最珍貴的回憶。
.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