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父母在遇到孩子做錯事都會怎麼處理呢?會很生氣地大聲斥責嗎?還是會處罰孩子請他自我反省?其實孩子做錯事可能原因有很多,處理方式也略有不同,因此凱特在此分享幾種情況。

下載.jpg

(照片來源:網路)

1.了解原因 說明解釋

凱特曾經看過一篇文章,一位媽媽在家正在忙著處理公事,就在電腦資料快要打好的時候,孩子突然把電腦電源關掉,,辛辛苦苦快要處理好的公事,就這樣被孩子的調皮搗蛋而化為烏有,我想不管哪個父母遇到這種情況一定會大發雷霆。

看到這裡相信很多父母都有遇過類似經驗,如果當下父母在忙,看到孩子做錯事情,通常第一時間就會對孩子生氣。但是這位媽媽先深吸了一口氣,以心平氣和的情緒詢問孩子「你知道媽媽正在用電腦處理公事,為什麼還要把電源關掉?」而孩子回答:「因為我希望媽媽可以陪我玩」,原來孩子是因為看到媽媽都在忙,不能陪他所以才會想說把電腦關掉,這樣媽媽就可以陪自己玩了。

這位媽媽在聽到孩子的回答之後,才明白孩子並非故意這麼做,只是不曉得該用什麼方法讓媽媽可以跟自己玩,因此在了解孩子的想法之後,這位媽媽便耐心的跟孩子說明「媽媽知道你想要我陪你玩,但是我有工作要做,你把電源關掉,我就要重新來過,不就更沒時間陪你了嗎?如果你讓我趕快完成,我就有更多時間陪你玩」

所以當孩子做錯事,其實父母可以先冷靜一下,不要讓自己的壞情緒影響孩子,接著詢問孩子為什麼要這麼做,試著了解孩子,其實不難發現孩子的想法都很簡單、單純,但這樣的行為並不是正確的,因此父母必須再跟孩子說明可以怎麼做,像是「媽媽在忙,妳先自己玩,大概再過半個小時就可以陪妳玩了」or「可以先請妳幫忙摺衣服,等妳摺好媽媽就可以陪妳玩了」

IMG_3662.JPG

(當凱特在忙的時候小寶貝常常會自己玩)

2.無心之過 先行關心

若是發現孩子不小心打破盤子或是把地板弄濕而不慎滑倒,父母也先別急著生氣,就脫口說出「妳在幹嘛?!為什麼打破盤子,這個很貴耶!」或是「為什麼把地上弄得這麼濕,難怪妳會跌倒,自找的!」,這樣的責備通常會讓孩子心生恐懼,再加上剛剛的過錯,往後會讓孩子害怕去嘗試所有事物。

IMG_3189.JPG

(孩子願意做家事,對父母而言何樂而不為,結束後也別忘了給予孩子適時的稱讚如果不小心打翻水就請孩子收拾善後,學習為自己負責)

因此當有類似可能會讓孩子受傷的情況,建議父母先關心孩子「盤子打破了有被割傷嗎?」「滑倒了有哪裡會痛嗎?」,因為孩子已經因為剛剛的疏失而驚嚇到,如果再加上父母的責備,孩子的心裡會覺得為什麼自己受傷了父母還要罵我

像是有一次小寶貝睡前刷牙,凱特正納悶怎麼刷這麼久還沒好,一出廁所睡衣都濕掉了,但凱特盡量保持語氣平穩先關心小寶貝(雖然有股怒火悄悄燃起)「怎麼睡衣都濕掉了呢?趕快換掉才不會著涼」,這時小寶貝才說「我剛剛在清潔洗手台弄濕的」,這時凱特心中突然覺得很慶幸自己剛剛沒有生氣,不然孩子的好意就會被抹煞,以後想求孩子幫我清潔洗手台應該都不願意了吧

接著凱特就會用“浮誇”的語氣跟小寶貝說「天啊~這麼棒幫忙清潔洗手台,哇.....洗得好乾淨啊~謝謝妳」讓孩子覺得自己很棒很厲害可以幫忙做家事,以後孩子就會自動自發幫忙來證明自己長大了,也有能力做更多事情,接下來請孩子自行換下弄濕的衣服,學習為自己負責。初期可能會做得不夠好,但只要多給孩子機會與鼓勵,相信孩子一定會表現得越來越好

IMG_3679.JPG

(如果擔心孩子洗碗會打破,建議可給予孩子不銹鋼或塑膠碗盤做清洗)

3.初次犯錯 給予機會

孩子成長過程中難免會犯錯,如果發現孩子是刻意並且影響到他人,例如:蓄意挑釁並出手打人,父母千萬不可輕易帶過,認為孩子之間多少都會有爭執,只是好玩而已!

這時建議先將孩子帶離現場(避免衝突再擴大),等孩子情緒較為平穩之後(切勿在孩子與父母情緒都不佳時說教),以平和但堅定的口吻告知孩子(給予孩子正確觀念),無論什麼事情切勿用肢體行為解決,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請孩子換位思考,自己不喜歡別人觸碰到自己的身體,那我們也不要這麼做,並且與孩子討論以後再遇到類似事件的解決方法

基本上凱特會給孩子三次改過機會(再犯同樣的錯時會重複告知孩子正確觀念),如果告誡三次仍不改過才會有具體處罰方式,例如剝削掉孩子最愛看的電視節目時間,或是短期內不帶孩子出門遊玩,切勿用做家事當處罰,因為做家事應該是自動自發,且應當該做的事情,而非一種懲罰工具。

溫馨提醒:

每個孩子都一定會有犯錯的時候,但千萬不可因為孩子還小就得過且過,越小越要教育孩子正確觀念,才不至於讓孩子有種“為什麼小時候可以長大就不行”or“為什麼弟弟妹妹可以我就不行”的偏差想法。

而所謂的做「錯」事,相信每位家長的定義一定有所不同,因此建議家長不要只相信眼前所見,花點時間且平心靜氣的先「傾聽」孩子的說明,接著再做正確處理方式,畢竟對孩子生氣大吼大叫,不如教會孩子正確處理方式or讓孩子學習收拾善後,以及犯錯後如何修正自己的行為才更重要。

 

 

arrow
arrow

    凱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